重型坦克末世三杰——未来是MBT的世界
来源:装甲战争2017-05-21
原谅我用这么凄凉的标题,但是这哥仨除了T-10之外,都几乎未曾闻过硝烟味,而T-10也很短暂地体验了一下就下岗了。比起三巨头的称号,这仨其实是仨冤大头。
标题所指的末代并非坦克世界游戏科技树中的末端,而是最后真正列装、加入部队的『重型坦克』让『重型坦克』消失的并不是『主战坦克』概念的流行,而是APFSDS的实装和轻质复合装甲的普及。作为那个铁味浓重的时代的最后见证者,今天我把这哥仨叫出来给大家讲着玩儿。
游街示众的M103。
这硕大又毫无美感可言的炮塔。谢馒头和潘兴的萌感一点都找不出来。弄出来这样一个M48的拙劣放大版骗军费,M103的总设计师真的可以大力吔屎了。
研发代号T43,作为被IS-3吓尿裤子的产物,1952~1954年,克莱斯勒在跟军方采购部门PY交易过后生产了300辆,但很快在1955年军方就发现这货的坑爹之处,将300辆已有的T43E1入库封存。克莱斯勒一再和稀泥,军方才勉强接受了这个高价水货,陆军礼貌性地要了80辆,剩下220辆咸鱼全部由后娘养的海军陆战队装备。
这个由T34上的T53主炮研发而来的120毫米T123(M58)坦克炮,本来被赋予远距离狙(dun)击(keng)苏军钢铁洪流的的使命,但是却bug不断,即使被修改了150次。实际上,大口径的M58的穿深尚且不如后来的皇家兵工厂的L7线膛炮。在那个大口径火炮不成熟的年代,分装式弹药使得思想江化的设计师不得不设计巨大沉重形似脑积水的炮塔(隔壁科技树ST-I笑而不语),还得多带一个装填手。
除了火炮之外,M103抠脚的地方还在于其动力系统。最开始的M103装备的是另一著名坑爹货M47巴顿的发动机,大陆AV-1790,拖着这58吨的千斤之躯,显而易见地面临加速缓慢、爬坡熄火等问题。这一问题甚至到换装M60的AVDS-1790-2发动机之后仍没有明显好转。这么一个用来安慰自己的的玩意儿,在1955年当时单价达到$300,000,比20年后的M60A1还要高。军队就是愿意要这坑货,国会也不会肯批这么多军费。
虽然名义上M103是M1艾布拉姆斯之前美军装甲最厚、吨位最重的坦克(未列装的T28超重型坦克/T95自行火炮哭晕在博物馆),然并卵,军方口不嫌体也正直,一收到M60就立刻将M103退役。十几年间从未投入任何战斗。
FV214 征服者
(英语:Tank, Heavy No. 1, 120 mm Gun, Conqueror)
博文顿的坦克嘉年华,游街示众x2。既然都是坑,屈服者比起M103好歹还有颜值。
相比强力坑爹的克莱斯勒,英国这边坑爹的则是政|府。保|守|党艾德礼上台后实施紧缩政策,削减军费支出,加上政|治联姻需要,政|府直接要求把M103那门让人蛋碎的M58炮拿过来装到现有的FV221卡纳封底盘上。然而卡纳封的炮塔无论如何不能承受M58的后座距离,若要原封不动照用,加大炮塔势必要改变车体以扩大炮塔座圈,代价过于高昂,于是英国人选择了改炮,并且在不改变炮塔座圈大小的情况下换用新的炮塔。
颇具讽刺的是,英国人自己缩短倍径的120毫米L1炮,在保持跟M58弹药通用的情况下,炮弹穿深持平,甚至有结果表明略有超出。美国人后来深知自己的造炮技术抠脚,放弃治疗直接引进L7,许可生产定型为M68。
以为这样就可以怒艹对面一众光头了?NAIVE。FV221项目的车体设计本身已经严重浪费吨位,沉重的120毫米火炮和新的花哨炮塔则让事情更加糟糕。64吨,比M103更甚。好容易在炮上拿回来的分,又让重量丢没了。抛开吨位带来的机动性限制不谈,沿用霍斯曼悬挂的征服者和傻丘一样有着优良的地形适应性。两个一组,一边四组的傲娇小负重轮。征服者产量比M103还要低,仅为185辆,曾经被部署到西德干瞪眼。结局和M103差不多,蹲博物馆,坦克嘉年华玩泥巴。
M103和征服者的问题在于,其针对性设计作为一款防御性武器,缺乏响应能力,匹配战术也多以歼击敌方坦克为主,甚至充当固定火力点。德军在二战中后期吃的亏已经足够让军队看清缺乏机动性的装甲部队是什么下场了。一款梦幻武器未必真的是实用武器。事实上比起T-10,苏军装备序列中设计思想和M103、征服者一样属于堆炮、堆装甲、打防御为主的是1943年设计的701工程(IS-4),然而后者最终也只是落得被扔在远东吃雪的悲凉下场。
(730工程、IS-5、IS-8、IS-10其实都是一个东西)
基辅卫国战争博物馆门前后期型的T-10M。
我之前的文章里说过,苏军序列中的重型坦克,就是当做突破性战车来用的,强调进攻性,既不是专职反坦克用途,也不是移动堡垒。当的是一个带头大哥,往前冲(rou)锋(zhen),然后T55就跟在后面协同前进。
T-10(就像它们所取代的IS系列坦克)被部署于集团军属独立坦克团和师级部队里的独立坦克营内。这些独立的坦克单位可以加强给机械化单位,执行支援步兵与突破的作战。T-10本身相比其直系前代IS-3进步不少,也可算是优良:发动机功率更高、装甲更厚防御更好、载弹量更高,后期T-10M换装的M62-T2炮相比D25T传家宝也威力提高了不少。
跟对面的M103和征服者比起来,T-10简直可以说是杰出。T-10的总重控制在52吨,带来更好的机动性和通过性能。尽管观瞄设备和人机工效一贯掉渣,苏军多年的大口径火炮经验积累也让其火炮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比懵懂的美国人要强得多。燃油经济性和维护便利性等更加不用说。产量说话,各种型号的T-10前后生产了1439辆,比M103和征服者加起来还要多。
可是就这么一个好东西为什么还是会被淘汰呢?T-10的问题就在于苏军的坦克已经太先进。相比于T-62的115毫米滑膛炮,122毫米D25T的反装甲能力简直不值一提,而M62又显得半斤八两;当炮兵使,不如后方的152和203黑又硬;直接支援步兵,T55和T62也能胜任。T-10作为重坦的活,已经有别人可以干了。扛打的话,HEAT技术的进步,APFSDS的出现,对无论有无角度的均质钢装甲都是一种考验。稍后而来的432工程(T-64),带着复合装甲,愈发严厉地拷问厚装甲、高吨位、大口径的必要性。于是乎到最后,这个能跑50km/h,能带节奏打进攻的重坦,很优秀,但也是最后得退休。,
然而我个人认为,真正为那个重坦时代画下句号的,是下面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