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为“口头强者”,却最适合日本,浅谈10式主战坦克
来源:装甲战争2020-02-13
提起日本坦克,很多人的印象恐怕还停留在旧日本帝国时代。实际上,自1950年起,日本就已经开始了新坦克的研发和制造,以期增强陆上自卫队的作战能力。此后,日本陆续装备了多型主战坦克,现在日本陆上自卫队更是换装了最新型的10式主战坦克。10式号称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坦克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贵的坦克。那么10式坦克的技术性能和作战能力到底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好好聊一聊这款坦克。
日本10式主战坦克
研发背景
二战结束后,日本由美军托管,但随着冷战态势日趋白热化,日本逐渐成为美军在大平洋遏制苏联的桥头堡,所以这就需要在日本有一支装甲部队来抵御苏联的威胁。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日本的坦克发展计划被提上了日程。
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
作为一个岛国,日本国土面积有限,地形复杂、城市众多,道路桥梁的载重量也有限,并不适合大规模坦克集团作战。早期,日本陆上自卫队所秉承的作战思想是诱敌深入,利用日本崎岖复杂的地形进行作战。此时,坦克扮演的多是定点射击的角色,依托地形的反斜面或棱线隐蔽车体,以最大俯角或采取居高临下的方式,打击敌人薄弱部位。基于这一点,日本研发出了61式和74式主战坦克。61式是战后日本研制的第一款坦克,它仿制于美国M48坦克,重量约为35吨,采用90毫米线膛炮,最大时速可达45公里,最大航程为200公里。74式是日本自行设计制造的坦克,重量和尺寸与61式差别不大。它主要用于对抗苏联的T-62坦克。客观地说,这两款坦克的整体性能都很不错。
日本61式坦克
日本74式坦克
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中期,随着日本综合国力的增强,日本开始将"洋上击破"作为自己的防卫策略,强调在远离本土的大洋上击败来犯之人。为适应这一变化,陆上自卫队的作战思想也开始由"诱敌深入"转变为"水际击破",强调将敌人消灭在登陆前或者滩头。这一战略转变要求陆上自卫队必须装备性能更加先进,作战能力更加强大的主战坦克,以便在水际间与敌人进行决战。此时,苏联已经大量装备T-72和T-80这样的新型坦克,日本原有的61式和74式坦克显然已经落伍。于是日本研制出了90式主战坦克。90式坦克采用了德国莱茵公司的120毫米滑膛炮,还安装了新型液压悬挂控制系统、先进的火控和观瞄系统、自动装弹机以及复合反应装甲等。
日本90式主战坦克
1991年,随着苏联轰然倒下,日本的90式主战坦克一下子失去了假象敌,大规模坦克战出现的可能性变得很低。而90式坦克虽然性能先进,但它却重达50吨,这不仅超出了日本大多数道路和桥梁的承载能力,也不适合城市作战和机动作战。随之,日本再次调整战略,将机动作战能力当作重点,为此就需要一款新型且具有较强机动作战能力的主战坦克,10式坦克由此应用而生。
90式坦克的机动能力不能满足新的作战需要
技术性能
在设计之初,10式坦克在强调轻量化提高机动能力的同时,还要求其火力与防护性能要优于90式(或基本持平),而且它还要具备强大的信息化作战能力。10式坦克采用倾斜多面体炮塔构型,总重量约为44吨,采用的是日本自制120毫米滑膛炮,应用了外挂复合反应装甲、无段变速系统和主动式悬吊装置,同时还配备了先进的传感器和C4I信息化作战系统。总之,相比于90式坦克,其综合作战能力有了巨大提升。
10式坦克综合作战能力优于90式坦克
在火力上,10式坦克使用的是国产120毫米滑膛炮,并配套了增强型和强化型炮弹。该型火炮的最大特点是高膛压和低后坐力。高膛压可以增强火炮威力,使其具备更强的穿透力。在使用JM33型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情况下,该型火炮可在2000米距离上击穿548毫米厚的均质装甲,所以10式在穿甲能力上要优于90式。10式和90式使用的都是120毫米主炮,但由于10式的重量只有44吨(比90式轻了6吨),这导致10式开炮后会因后坐力作用而变得更加难以控制。为此,10式坦克安装了主动式悬吊系统来抵消后坐力带来的影响。得益于主动悬吊系统,10式坦克主炮的后坐力明显下降,开炮后车身的晃动时间反而要低于90式。10式坦克同样装备了自动装弹机,这让主炮在一定仰角下依然可以继续供弹,但由于内部空间变小的原因,其备弹量仅为14发。
10式坦克开火瞬间
在防护能力上,10式坦克也颇有特点。10式坦克的车身和炮塔采用了全焊接结构的轧压均质装甲,车体和炮塔的前部与侧面都加装了模块化装甲进行保护。其外挂模块化装甲为陶瓷装甲,该型装甲利用纳米技术,由石墨纤维和陶瓷材料制成。安装最新式陶瓷装甲的10式坦克,仅凭70%的装甲重量就可以获得与90式坦克相当的防护能力。不仅如此,10式坦克还可以根据威胁程度随时加装或拆除模块装甲,进而提高了作战反应速度。10式坦克还在炮塔后部安装了炮塔围栏,以防备反坦克导弹或火箭弹的攻击,而且它还具备强大的核生化防护能力。炮塔部位装有烟雾发射器和激光探测系统,它们可有效降低坦克的红外信号,提高坦克的生存能力。
10式坦克采用外挂模块化陶瓷装甲进行防护
在机动性方面,10式坦克也有自己的拿手好戏。它安装的是V型8缸4冲程水冷柴油发动机,具有功率大、耗油少、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该型发动机可输出1200马力,最高时速可达70公里。10式坦克是世界上第一种采用油压无段变速箱的坦克。在同等发动机功率的情况下,该型变速箱可以任意设定、变更输出轴的转速,提高传递到主动轮的功率。10式坦克还安装了油气压主动式悬吊装置,车身可以向左右两侧倾斜。这些装备让10式坦克具备了很强的机动能力、越野能力和车体控制能力,回转空间半径也变得非常小,而且倒车速度也能够达到70公里/小时。不仅如此,它还装备有辅助动力系统,这可以保障10式坦克在紧急情况下的动力供应。
技术人员正在测试悬吊系统
10式坦克的另一大特色就是采用了联网化的C4I指挥通信控制系统。该系统可以同其他作战单位进行信息交换,指挥其他坦克进行作战。同时,它还可以根据直升机或无人机提供的信息,迅速向作战部队传递情报。作为日本首款装备C4I指挥通信控制系统的坦克,10式具备了较强的信息化作战能力。
10式坦克是日本首款具备信息作战能力的坦克
问题和不足
从技术指标上看,10式坦克不但追求轻量化和机动性,还要保持与90式基本持平的作战能力,这样的要求难度确实比较大。最终,10式坦克也只能在各项指标上进行一些取舍。全车在设计时进行了大量减重设计,能减重的地方基本上都利用上了,可是坦克的重量却往往与防护能力成正比。10式坦克的重量比世界同类第三代坦克要轻16吨左右(美军M1A2SEP坦克战斗全重60多吨),它要想达到同等的防护效果,难度还是很大的。尽管10式坦克采用了模块化陶瓷装甲,但是它的防护能力也只是与90式相当。作为一款近30年前的坦克,90式的装甲对穿甲弹的防护能力在520毫米左右,但这显然不够用。
美军M1A2SEP坦克
目前,美国的M1A2SEP使用M-829E3型贫铀穿甲弹,在2000米距离上可以击穿850-900毫米的均质装甲。德国的豹2A7使用DM-53式穿甲弹时,可在2000米击穿超过1000毫米的匀质装甲。由此可见,在面对世界先进主战坦克时,10式坦克的防护能力很难让人满意。另一方面,由于10式坦克使用的是120毫米滑膛炮,所以在面对先进主战坦克时,其火力也稍显不足。相关数据显示,10式使用JM33穿甲弹时,2000米距离的穿甲能力只有548毫米(均质装甲),这样的穿甲能力显然无法同M1A2SEP和豹2A7相提并论。
豹2A7
此外,10式坦克引以为豪的机动能力,恐怕也存在着可靠性不足的问题。在一次演练中,它甚至出现过履带掉落的尴尬场面。而且,因为10式坦克很多部件过于精密,易受环境的影响,陆上自卫队甚至为北海道部署的10式坦克专门修建了恒温房。如此娇贵的坦克,又怎能适应战场的恶劣环境?
10式坦克演习中掉链子
最后,10式坦克还患上了日本武器的通病,那就是价格问题。为了维持技术能力和人才队伍,10式的单价超过了900万美元。这样的价格远超其他国家的主战坦克,但是出于种种考虑,日本也只能坚持装备这款堪称世界上最贵的主战坦克。
日本的很多装备都是用钱堆出来的
总结
从作战指标和作战思想上看,10式坦克并不是一款以他国坦克为作战对象的产品,日本人更多的考虑还是非对称作战。其主要设计目的是在崎岖复杂的地形状况下作战(或用于城市战),攻击敌方二线部队,同时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从设计理念上看,日本人考虑更多的是依托国内交通路网进行快速机动,这与其他国家主战坦克的设计理念完全不相同。
日本认为自己装甲部队数量有限,而且限于实际情况,也不可能同敌方主战坦克在野外进行决战,所以才会着重提高机动能力,强调对敌人二线装甲部队的打击。坦克太重机动能力必然受限,可是太轻的话,防护和火力又会大打折扣,难以保证作战能力。基于这样的现实条件,10式坦克还能达到现在的作战指标也确实不容易。当然,离开日本这个特定的作战环境,10式确实也很难同其他国家先进主战坦克对抗。
10式坦克适合日本实际情况
总体上看,10式坦克的技术性能基本达到了日本陆上自卫队的要求,其最大特点(轻量化和机动性)也基本符合实际作战需要。因为在设计时对各项指标上进行了一定的舍弃,这使得10式坦克在防护和火力上稍显不足。可是任何武器都不能抛开作战环境和作战方式而单独存在,所以对于现阶段的日本来说,10式坦克依然不失为一款优秀的坦克。